close
“漁鼓響,竹板敲,石板巷裡飄出蓮花調。”四聲部女聲小組唱《蓮花謠》唱出水鄉女子的溫婉秀雅。
“三十六架古琴三十六座橋,彈撥著淀山湖畔的藍花旗袍。”獨唱《三十六架古琴三十六座橋》唱出古鎮朱傢角的秀麗風光。
“以工匠的名義告訴春天,勞動創造榮光。”三重唱《工匠》唱出工匠精神的執著與堅守。
《蓮花謠》
5月13日至14日,2017群文新人新作展評展演活動音樂專場在上海市群藝館星舞臺拉開帷幕。全市各區(縣)、各系統、駐滬部隊等23傢單位所選送的62個音樂作品參賽,含合唱、聲樂、器樂各門類。
“唱”出上海文化傳統
“搖一櫓哎過一浜哎,兩面蘆頭青篙壓猛猛;蘆頭蕩裡長腳白鷺(勒拉)尋食吃,老蟹蟛蜞(看呀)嚇來縮進洞裡廂。”舞臺燈光由暗轉明,由松江區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選送的小組唱《搖一櫓來過一浜》在表演者粗獷、挺拔的山歌調子中流淌而出,黃浦江畔的鄉村景象好似隨著歌聲蕩漾到聽眾眼前。“松江區的新浜等地,歷來有唱山歌的傳統,這首歌將山歌和新浜當地的傢鄉話雜糅其中,一邊搖櫓,一邊欣賞兩岸生態環境,反映農村面貌的變化。”歌曲編導鈕秋珍說。
《搖一櫓來過一浜》
在群文的舞臺上,滬語、田山歌、阿婆茶、上海弄堂都成瞭歌曲創作的靈感來源。創作者和表演者,通過歌聲,唱出上海這座城市的歷史傳統與文化底蘊。
曾經的金山漕涇海灘,鹽田片片,一望無際。勞動的號子和大海的濤聲,鏡子般的鹽田和白如雪花的鹽堆,使這裡成為鹽文化在上海的代表區域。由金山區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選送的女聲獨唱《滄海戀人》以此為題,講述鹽民生活的悲歡離合。而在嘉定,田間地頭流傳至今的“田山歌”,成為承載嘉定建縣800年悠久歷史的印記。由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嘉定區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選送的領唱合唱《田山歌一唱八百年》以抒情柔美的民歌旋律,用滬語勞動號子中的虛詞“撒拉子喲”作為襯詞貫穿始終,將嘉定800年的時空流轉生動再現。甜愛路是虹口區的文化符號之一,520米長的道路兩旁是參天水杉,道路盡頭的愛情郵筒擁有獨一無二的心形郵戳。由虹口區文化局選送的女聲三重唱《四季甜愛》以“甜愛路”的名義,展現大傢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四季甜愛,穿越瞭百年的海派浪漫。”歌曲作詞謝穗兒說。
《守望》
“音樂專場的形式內容很豐富,唱法上有種新民歌又帶點通俗的感覺。聽覺上很享受,視覺上的舞臺佈景也很有味道,能夠體現出美的感覺。”14日下午,奉賢區老年大學合唱團成員吳傑英坐在臺下欣賞瞭整場演出,“這是我第一次來聽新人新作展品展演,以後每年都要來。”與她結伴的王阿姨對演出的鄉土風味印象深刻,“演出裡有田山歌、小橋流水、勞動號子,鄉土氣息特別濃厚,很能打動人。”
“唱”出上海市民生活
“白玉蘭香輕飄蕩,又聞童聲笑朗朗,小巷短短故事長。”弄堂生活、鄰裡關系、勞動場面、工匠精神等貼近日常生活的素材也當仁不讓地出現在參賽作品中。
“要當就當行傢裡手,要做就做精兵強將。”由上海市總工會宣傳教育部選送的三重唱《工匠》用歌曲謳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第一段歌曲比較抒情,突出‘匠心’,而後層層遞進,凸顯出氣勢磅礴、萬眾一心的拼搏精神。”表演者趙明說,“今天的演出是最滿意的一次,希望能通過我們三位青年歌手的演繹,詮釋出令人動容的工匠精神。”
《嫁裝》
徐匯區文化局、嘉定區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共同選送的女聲組合《嫁裝》,以情寓史,通過外婆、媽媽、女兒三代人的嫁衣變化,講述親情,也講述上海的滄桑變化。“裝,是指出嫁的衣裳。《嫁裝》反映三代女性在結婚時的心情和感觸。”作曲者劉露說。舞臺上,三代人穿著旗袍,身姿妙曼,海派旗袍文化的風韻一一重現。楊浦區文化局選送的男女對唱《鄰裡之間》,是睦鄰傢園文化建設的主題歌曲,歌曲采用對白、口語話的音調,體現現代都市鄰裡之間互敬、互助的和睦氛圍。嘉定區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選送的民樂重奏《炫之廣場》則演繹瞭當今遍佈各個居民小區文化廣場的各式文娛活動,蓬勃而有趣。
“聽瞭2017群文新人新作展評展演音樂專場,總的來說,大部分創作都很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生活氣息十分濃鬱,並且上海特點很濃,有上海民間音樂的風格。”中國音樂傢協會、上海音樂傢協會顧問、評委陸在易說,“向生活學習、向社會學習,這樣的作品應該更多一些,才能促進群文系統的創作繁榮。”不過,參賽作品也存在不足之處,“有些作品在寫作上缺少章法,導致很多曲調都雷同,不太容易被人記住。創作時,應把握歌曲的結構和形象,創造出符合這首歌所需要的有特色的旋律。”
據悉,音樂專場之外,本屆展評展演還設有舞蹈、戲劇、曲藝三個門類。全市23傢單位共選送167個節目,將輪番在上海星舞臺上演,活動持續到5月21日。四門類展評展演結束後,活動將評選出“優秀新作獎”及“新作獎”,“優秀新作獎”將有機會參與三年一度的全國“群星獎”選拔。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